欢迎登录中国政法大学安徽校友网!   联系我们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法律实施报告》首发

更新时间:2014-06-10 19:23:19点击次数:3302次字号:T|T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熊红祥)《中国法律实施报告》首发式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社会建设”研讨会7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对报告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该报告客观记录了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全面展现了法律实施中的成就和问题,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

    中国法律实施报告以2013年为始点,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牵头,以中南大学法学院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编纂,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的成果。

    江必新介绍,法律实施问题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原因,我国法律实施的情况尚不尽如人意,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我国法律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成以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和加强法律的实施。如何重视,怎样加强,如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怎样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良好法治文化环境?回答上述问题,需要对中国法治的运行实际全面鸟瞰和细致观察。专门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系统、全面、跟踪式的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此种认识,研究团队准确把握了这一时代需求,编纂中国法律实施报告,以2013年为始点,进行持续性的追踪式研究,以求为中国法治建设积劳积慧,提供智力支持,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法律实施的思考,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我们期待,借由对中国法律实施具体而真实情况的考察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并针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攻坚,从而解决法治中国的根本问题、动力和土壤问题、关键问题和评价推动问题。”江必新在报告序言中说。

    据介绍,与当下侧重于司法改革年度报告或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蓝皮书等不同的是,中国法律实施年度报告,紧扣法律实施之基本意涵,将法律实施置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语境中,编纂者分别以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社会法、环境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领域的立法进展、执法状况、司法效果和民众认同等为切入,以数字说话,以事实论证,以经验判断,将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图景以直观、立体、真实的面目呈现出来。

    通过该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2013年的法律实施过程中,党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反腐力度空前加强,实施程度和效果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更加重视人权保护,废除劳教制度,开启户籍制度改革,开放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打造法治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司法改革继续取得突出进展和成就,司法更加公正透明,大案要案审理的微博公开,判决书网上公示,初步探索法院人财物省直管制度;法律监督切实推进,纠正大批冤假错案;尤其是,进一步理顺了维稳与维权之间的关系,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增强了公民的守法意识,形成了全社会知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在首发式上,与会专家对该报告给予了积极评价,充分肯定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认为该报告客观记录了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全面展现了法律实施中的成就和问题,是一本高质量的中国法律实施蓝皮书,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教授认为,该报告使我们得以准确把握与研判法律实施的条件,有助于深刻把握法律实施之规律,促使全体法律人和全体公民凝聚共识、实现良性互动、理性推进与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认为,该报告有助于我们观察中国法治的视野更加全面,分析中国法治问题的思考更接地气,引导人们更加关注法律实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首发式后进行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社会建设”研讨会上,10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社会建设”这一论题发表了学术见解,涉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社会的概念和内涵,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价值和实施路径,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框架结构、动力机制、实践困境及如何克服等问题。

(编辑:admin)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